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3日讯(通讯员 刘家军 何斌 梁微)为守护1.3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筑牢生态保护屏障,6月23日,柏林镇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走进柏林园区污水处理厂,通过实地勘察、座谈交流,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把脉问诊”,以人大监督力量推动地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柏林园区现有13家企业(10家投产、3家在建),其污水处理成效直接关乎周边5个村群众用水安全。作为园区生态治理的“生命线”,柏林园区污水处理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为总投资5295.83万元的提质改造项目,建成后日处理规模可达3000立方米,目前土建与设备安装已完成产值2671万元;二期工程于2021年完成一级A标准提质改造,总投资9132.41万元,日处理规模达5100立方米,已稳定运行多年。
在污水处理一厂施工现场,代表们看到进水调节组合池、高效沉淀池等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污泥压滤机、气浮一体化设备等核心设施安装有序推进;在二期厂区,代表们沿着进水口、生物处理池、消毒池等处理环节,详细了解从污水进厂到达标排放的全流程技术工艺。
座谈会上,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披露运行数据:当前园区日处理水量稳定在3000—4000吨,生活污水处理量约1000吨/天,初期雨水处理量约3000吨/天,出水水质持续达国家标准。代表们围绕设备升级、智慧化监管、企业责任压实等议题建言,提出“强化环保执法检查,倒逼企业源头减排”“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等建议。
“污水处理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发展。”柏林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问题台账,持续跟踪监督,推动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效能,以实际行动护航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责编:曹智莹
一审:曹智莹
二审:郭美英
三审:欧景田
来源:永兴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