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9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单琬芸 余莲 彭靖贻)暑期本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光,诈骗分子却将目光锁定未成年人。7月29日,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全省近期发生多起涉及未成年人的诈骗案件,涵盖网络抽奖、免费领红包、虚假兼职等多种类型。湖南公安同步曝光典型案例与诈骗手法,提醒广大家长和孩子提高警惕。
两少年接连被骗,警方跨省抓获“假警察”
7月22日,益阳沅江市15岁的小蔡在朋友圈看到“扫码进群抽奖”信息,添加对方QQ后,被以“不激活二维码将扣6万元”相威胁。她信以为真,用母亲手机按对方要求操作,泄露转账验证码,导致母亲银行卡被划走2万余元。
同样被骗的还有小谢,16岁的小谢因“免费领红包”陷入骗局。一名自称警察的人以“群聊涉嫌诈骗”为由要求配合调查,通过视频通话诱导他用家长手机转账1.3万余元。家长发现异常后,小谢才意识到被骗并报案。
接警后,沅江市公安局新湾派出所迅速排查,锁定远在海南的“假警察”身份。7月25日,民警在海南海口将嫌疑人抓获,仅用3天就破获案件。
兼职陷阱暗藏风险学生易成诈骗“工具人”
除了直接骗钱,虚假兼职也成为针对学生的新骗局。
株洲市天元区17岁小轩,暑期在网上寻找兼职,在QQ上看到一则急招线上客服助理,“发短信日赚150元”的兼职信息,按要求群发“快递到件回电”的短信。
“发一条1元,还能当天到账。”高额回报让小轩心动,随即按照对方提供的视频教程,用自己手机号向指定号码群发,发送几十条后察觉异常才停止。而茶陵、攸县、醴陵等地已有10多名学生因类似“兼职”,在“轻松赚钱”的诱惑下,不知不觉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这类骗局中,骗子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让学生群发诱导回拨诈骗电话的短信。警方指出,参与此类活动不仅可能被限制通信服务,更涉嫌违法犯罪,从受害者到帮凶往往仅一步之遥。
诈骗手法“量身定制”,防骗指南请收好
湖南公安针对暑期未成年人被诈骗案件高发情况,提醒防范并解析手法。警方呼吁,家庭和学校需加强反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共同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警方分析,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手法具有针对性:以抽奖、游戏皮肤等小利诱惑,降低孩子防备;编造账户冻结等谎言,冒充公职人员威胁“告知家长就抓人”,利用孩子怕牵连家人的心理施压;进而诱导其偷拿家长手机,通过改密码、要验证码等转移资金。
提醒广大家长,要强化孩子防骗意识,讲案例、强调不透露密码和验证码,管好支付工具并开变动提醒;学生对“轻松赚钱”等兼职要提高警惕,涉群发信息、要个人信息的是诈骗,可疑情况找家长老师或报警;市民收到“快递回电”等短信别轻易回拨,官方核实,遇疑似诈骗及时举报。
责编:曹智莹
来源:三湘都市报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