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感染者可自行用药吗?专访世卫组织虫媒病毒专家
2025-08-08 09:35:17          来源:新京报 | 编辑:曹智莹 |          浏览量:449
基孔肯雅热近期引起全球多地担忧。
这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疾病,正突破传统流行区域向全球更广范围扩散。近期,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地相继报告输入性病例并出现本土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就此发出警报,其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罗哈斯·阿尔瓦雷斯在7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8月5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她指出,随着旅行与贸易日益频繁,特别是在夏季,以及蚊媒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基孔肯雅病毒传入新地区并扩散的风险随之上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仍是避免蚊虫叮咬。
▲世界卫生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罗哈斯·阿尔瓦雷斯。受访者供图
为何今年疫情规模超以往?
新京报:基孔肯雅热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态势如何?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通过伊蚊(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此波疫情自2025年初在全球多地发生,法国在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和马约特岛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尤为严峻。世卫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疾病暴发新闻”(DON)详细提及了这点。
以留尼汪岛为例,截至2025年5月4日,该岛已报告超过4.75万例病例和12例相关死亡病例,全岛持续保持高传播率。马约特岛的本地传播病例也呈上升趋势,引发了人们对类似大规模疫情暴发的担忧。世卫组织密切关注,计划在下一季度发布有关基孔肯雅热后续的“疾病暴发新闻”。
世卫组织还于2025年6月发布了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更新报告,该报告基于截至2025年初可获得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情况。
新京报:基孔肯雅病毒早在1952年就被发现,为何今年在全球更广泛范围内传播,导致多地发生更大规模疫情?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基孔肯雅病毒虽非新病毒,但具备引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其传播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是否存在合适的伊蚊媒介(蚊媒)、病毒输入地区人群的免疫水平,以及病毒本身的基因特性。例如,部分毒株携带突变,使其更可能通过白纹伊蚊传播。随着全球旅行和贸易更加频繁,通常是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旅行者将基孔肯雅病毒带入或重新引入有蚊媒存在的地区,因而导致更广泛的传播。
2025年7月24日,广东佛山,佛山禅城石湾党员志愿者入户排查,彻底清理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的“温床”,并指导居民保持环境卫生。
警惕基孔肯雅病毒的扩散风险
新京报:世卫组织如何研判基孔肯雅热疫情接下来的发展趋势?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虫媒病毒的总体趋势表明,受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全球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包括基孔肯雅病毒)疫情暴发的频率和规模都在增加。这些病毒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国家和地区传播,但在欧洲南部和美国,以及夏季存在蚊媒且活跃的地区,偶尔也会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
无论基孔肯雅热传入何处,病例数量的逐年变化以及当前传播对易感人群的影响都很难预测。相对而言,在岛屿地区感染基孔肯雅热的人群会在当地形成较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力,但在人口更多的其他地区,则更可能出现病毒扩散、反复暴发,甚至持续的地方性流行。
新京报:我们有必要担心吗?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虽然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存在基孔肯雅热当前或既往传播的证据,但并非所有国家目前都处于疫情暴发或地方性流行状态。目前,印度洋周边等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广东省正经历较往年较为严峻的疫情暴发,但其他地区的传播情况大致与往年相似。
然而,需警惕潜在风险。在那些已发现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且具备适宜人与蚊接触的环境条件的国家中,一旦有携带病毒的旅行者输入病毒,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随着旅行与贸易的频率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夏季,以及蚊媒分布范围的不断扩大,病毒在新地区输入并扩散的风险随之上升。
基孔肯雅热仍是“蚊传人”模式
新京报:感染基孔肯雅热后的症状会持续多久?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基孔肯雅热感染者大多突然发烧,并伴有剧烈关节疼痛。其他症状包括肌肉疼痛、皮疹、头痛和严重疲劳。虽然大多数感染者一周后即可康复,但关节疼痛有时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新京报:基孔肯雅热一次感染就能获得终身免疫吗?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根据目前掌握的科学证据,感染基孔肯雅热的人不太可能再次感染。
新京报: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目前,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它可在分娩过程中由患有基孔肯雅热的母亲传给新生儿,也可传给处理基孔肯雅病毒分离株或受感染样本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此外,基孔肯雅热还可能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疑似或确诊基孔肯雅热的患者在发病第一周应采取避免蚊虫叮咬的措施,因为叮咬他们的蚊子可能会被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就有可能将病毒传播。
新京报: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症状相似,世卫组织有哪些区分这两种疾病的方式?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在缺乏实验室检测的情况下,很难在临床上区分这些疾病,特别是在已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传播的地区。不过,研究人员仍在继续评估能够更好区分不同感染的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世卫组织7月初发布的《虫媒病毒疾病临床管理综合指南: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寨卡病毒和黄热病》中就基于以往研究提出了管理建议,主要以发热或关节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相关疾病鉴别。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
新京报:怀疑自己感染了基孔肯雅热该怎么办?应如何进行检测?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方法,可以在患病第一周采集的血液样本中直接检测出基孔肯雅病毒,也可以检测人体对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基孔肯雅病毒检测需要由合格的实验室使用经批准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仅建议对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测,并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
新京报:感染者可自行用药吗?近期药物治疗方面有何研究进展?是否已有投入使用的疫苗?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被证实能够有效治疗基孔肯雅热,但感染者可以服用扑热息痛或安乃近(如有)等药物来控制发烧和关节疼痛。在排除登革热感染之前,应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登革热患者的出血风险。如果症状持续数天以上或恶化,务必就医。
此外,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基孔肯雅热疫苗,但尚未广泛普及或使用。世卫组织和外部专家顾问正在全球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背景下审查疫苗试验和上市后数据,以提供可能的使用建议。
新京报:日常生活以及外出旅行如何做好防护?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减少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蚊媒和减少蚊虫孳生地,这需要动员社区力量,社区居民在减少蚊虫孳生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做法包括每周清空和清洁积水容器、处理废弃物以及支持当地的蚊虫控制项目。疫情暴发期间,可以喷洒杀虫剂杀死飞行中的成蚊,也可将杀虫剂喷洒在蚊虫叮咬的容器内部和周围表面,或将杀虫剂用于处理容器中的水以杀死未成熟的蚊虫幼虫。当地卫生部门也可能采取这些紧急措施来控制蚊虫数量。
同时,建议居住或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的人员注意以下防护措施:尽量穿着最大程度减少皮肤裸露的衣物,避免白天被蚊虫叮咬;应安装纱窗和纱门,防止蚊虫进入家中。可以将驱避剂涂抹在裸露的皮肤或衣物上,使用时须严格遵循产品说明。应选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等活性驱蚊成分的驱避剂。睡觉时关好纱门纱窗,尤其是婴幼儿、病人和老人等易感人群建议使用蚊帐。
虽然基孔肯雅热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人,但有些群体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或恢复速度较慢,这些群体包括:老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合并症的人。因此,在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地区,这些风险人群中的任何人一旦出现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应尽快就医。

责编:曹智莹

来源:新京报

要闻
主题报道
主编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